隨者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手機型號支援 IPX7、IPX8 防水等級,可應對大多數的弄濕的可能性,即使是被大雨弄濕、掉入馬桶、落入淺水池,大多也高機率可繼續正常使用;不過「不怕一萬,只怕萬一」,儘管不少新款手機型號防水效果強大,但看到它掉入水中,仍舊是會膽顫心驚,害怕是不是有可能因「受潮」導致手機損毀,進而需要送修處理。
本篇將會收錄手機浸水後的緊急搶救辦法、常見的禁止行為,幫助大家一步一步解決進水問題!
如何知道手機是否進水?
包含 Apple、Samsung 在內,不少品牌的新型號手機都會支援類似「液體偵測提示」的功能,只要充電孔沾染到液體,系統就會出相關警告畫面,同時也會暫停充電功能,避免造成損害擴大。
▼ iPhone 充電連接埠進水警告
圖源:Apple 官網
iPhone 或 Android 手機進水怎麼辦?
若依照「嚴重程度」來看,手機進水基本上可分為「輕微」與「嚴重」兩種,輕微的多屬於潑濺情況,比如:雨淋、飲料打翻等等;而嚴重的話,則是很阿莎力地落入水中,直接泡湯。
不論是哪一種類型,皆應當迅速將手機遠離水源處,並依序下方 5 步驟來處理:
▉ 步驟(1)、立即關機
手機進水後,首要任務就是要「關閉手機」,避免手機繼續放電,提高電池漏電或是電路短路等發生機率;若手機原本就已是關機狀態,徹底除濕前也請勿「急著開機檢查」,避免開機通電成損壞。
備註:關機後,建議先拿乾的擦拭簡單擦拭外部,避免執行之後的步驟,意外導致表面水分流入。
▼ 泡水後,應立即關機
▼ 若手機正好在充電,請拔除充電線
圖源:freepik
▉ 步驟(2)、卸除手機殼、SIM 卡等相關配備
為了避免手機殼內積水或是水從充電孔、耳機孔流入內部,關機後請將手機殼、耳機線、SIM卡、記憶卡等可卸除的配件都拆下來,再開始進行除濕作業。
▼ 任何可拆解的配件,建議都將其拆卸下來
圖源:pixabay
▉ 步驟(3)、以靜態方式,擦拭表面水分
除濕作業大致可分為「外部擦拭」與「內部除濕」兩大項,原則上建議大家先從「外部擦拭」開始著手,以乾的擦拭布擦拭表面殘留水分,並使用棉花棒吸取縫隙與孔洞間的水滴,過程中盡量以「靜態方式」來進行,減少手機的晃動,避免水分因搖晃流到其他未受影響的零件上。
▼ 擦拭過程中,盡量避免手機搖晃
圖源:freepik
▉ 步驟(4)、烘乾除溼,排除內部水氣
解決完外部後,接下來就要處理最麻煩的內部殘留水分,其處理方式有很多種,其中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將手機靜置於涼爽的通風處,下方並鋪上一層乾淨的紙巾」(建議選用吸水效果佳的廚房紙巾),讓內部水氣慢慢消散,達到烘乾的作用。
上述方法雖然簡單,但所花費的時間也較久,至少需要 24 小時才能完全乾燥。若想節省時間,建議可配合乾燥劑,將手機放置於防潮箱、夾鏈袋、密封式保鮮盒來除濕,或是直接放在除濕機旁邊,加快烘乾速度。
▼ 使用除濕機除濕是最快、最有效率的作法
圖源:flickr
▉ 步驟(5)、若無法順利啟動,請送修檢查
經過上述處理後,則可開始確認下手機各項功能是否正常,包含:能否順利開關機、喇吧聲響是否正常、螢幕是否會異常跳動等等;若出現無法開機或是部分功能異常,建議備份好資料後,將手機送往原廠或是專業維修中心檢查。
即使手機能正常使用,擔心的民眾還是可以送修檢查,畢竟手機受潮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不一定會立即產生,但仍是可能造成某部件慢慢生鏽,導致往後使用出現問題。
▼ 搶救後仍是有問題,建議送修檢查
圖源:unsplash
處理進水時常見的 NG 行為
搶救手機的過程,有不少人常犯以下幾種錯誤行為,包含:
- NG 行為(1)、用手甩手機
當手機還處於潮濕階段時,甩手機不但無法把手機完全甩乾,反而有可能會使水流到其他零件之中,導致受損範圍擴大。 - NG 行為(2)、使用吹風機吹乾
就像吹頭髮一樣,很多人可能會認為吹風機很適合吹乾手機,但其實這完全是錯誤觀念。由於手機怕熱,若使用「熱風模式」,出風口的高溫可能會對內部電子零件造成永久性傷害;至於「冷風模式」,則可能讓水滴深入機體,進一步擴大受災範圍。 - NG 行為(3)、放入米缸除濕
就原理上來看,放入米缸確實有除濕的效果,但效果不佳,還有可能讓米粒碎屑卡在手機縫隙之中,導致清潔困難,因此並不建議採取這作法。
總結、養成良好的使用習慣
近年來推出的新款手機,不論是性能還是防水效果,都有非常優秀的表現,像是之前就有一起事件,有位女子的 iPhone 11 Pro 落入結冰的湖水長達 30 天,打撈後不但還有電,也可正常使用。
但也不是所有人的手機都能如此幸運,除了在緊要關頭執行上述的搶救步驟外,平日也盡量養成良好使用習慣,避免將手機放在廁所、洗手台、浴室等潮濕位置,一旦發現手機潮濕,也應盡快將其擦拭乾淨;另外,也可搭配手機防水袋或防水盒來使用,降低手機被淋濕的可能性。
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