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 作為平板界第一把交椅,由於輕薄體積以及強大的軟硬體整合,iPad 一路走來受到不少消費者的青睞,發展也越來越多樣,衍生出 iPad Air、 iPad Pro 以及 iPad mini 等 4 種型號,彼此間的價格、用途皆有所不同,以便滿足不同需求的消費者。
不過也因型號增加,對於剛入坑的新手來說,iPad 選購也變得越來越複雜,若沒有做好充足的事前了解下,很有可能一不小心就買到不適合自己的款式。本篇文章中,瓦特將會比較 iPad 各型號間的不同,並整理各 iPad 型號的規格與定位,推薦給適合的族群。
目錄
- iPad 基本認識
- iPad、手機以及筆電功能比較
- iPad 與 Android 平板比較
- iPad 優缺點分析
- iPad 選購指南
- iPad 定位 & 適用對象
- iPad 各型號價格
- 2024 年最佳 iPad 推薦
iPad 基本認識
新手購買 iPad 時,相信第一個問題都會是「我是不是真的需要 iPad?」,由於 iPad 產品定位較為特殊,用途也與 iPhone、MacBook 等行動裝置有不小的重疊,雖然 iPad 有比 MacBook 更好的攜帶性、比 iPhone 更大的螢幕與效能,但整體表現較缺乏不可替代性,一旦沒有想清楚便胡亂購買,很容易出現買後後悔的情況。
為了讓讀者更清楚 iPad 的功能與特色,瓦特將會分以下 3 主題來介紹 iPad 基本概念,包含「與其他行動裝置差異」、「與 Android 平板差異」以及「優缺點分析」。
▉ (1)iPad、手機以及筆電功能比較
首先是 iPad 與手機、筆電等行動裝置的差異性,基本上 iPad 不論重量、尺寸、功能多樣性,多介於兩者中間值,擁有比手機更大的螢幕、更強大的功性能,但比手機笨重、攜帶性差;而相對於筆電,iPad 重量輕、續航力長,但功能性受限,可儲存容量小。
- 攜帶方便性:手機 > iPad > 筆電
- 效能 & 功能性:筆電> iPad > 手機
- 螢幕大小:筆電> iPad > 手機
乍看之下,或許有不少讀者會覺得 iPad 定位尷尬,不像手機、筆電可於自己的優勢上創造極致的實用價值,但 iPad 兼具攜帶性與功能性的雙重優勢,提供不少靈活用途,尤其是與「觸控筆」(Apple Pencil)的高度契合,這點大大為 iPad 加分,創造出手機、筆電較難以發揮的手繪、手寫的書寫特色,對於學生與創作者來說,可說是一大優勢。
不過撇除手寫這一點, iPad 其餘用途卻時多與手機、筆電高度重疊,以下瓦特列出幾項 iPad 常見用途,包含:
- 追劇、看動畫、瀏覽 YouTube 等影視平台
- 玩遊戲(含手遊、網頁小遊戲)
- 線上課程、視訊會議
- 手寫筆記
- 繪圖
- 辦公目的為首的工作使用
上述提到的用途,並不是只有 iPad 才能辦到, 基本上多能以手機或筆電取代,甚至部份情況,手機或筆電還能提供更優秀、更便利的效率,這也是許多人認為 iPad 必要性較低的主因。
至於外接配件部分,扣除適性度極佳的觸控筆,外接鍵盤、外接滑鼠等設備於 iPad 上的表現也不吃香,多數使用情況略差於筆電,以「外接鍵盤」來例,iPad 加裝鍵盤後,就會導致 iPad 輕薄的優勢下滑,帶來的打字舒適度相對較差;因此,在外接配件上面,比起鍵盤、滑鼠等配件,觸控筆重要性可能更高,是否需要 iPad 流暢的手寫體驗,可以說是購買 iPad 前非常值得思考的重要指標。
▼ iPhone、iPad 以及 MacBook 優劣勢比較
- | iPhone | iPad | MacBook |
重量 / 體積 | 最輕、最小 | 中 | 最重、最大 |
螢幕尺寸 | 最小 | 中 | 最大 |
作業系統 | iOS | iPadOS | macOS |
生產力 | 低 | 中 | 最高 |
文書處理 | 最簡約 | 相對簡約 | 完整 |
多媒體剪輯 | 不適合 | 輕度剪輯 | 適合 |
鍵盤契合度 | 低 | 中 | 最佳 |
滑鼠契合度 | 低 | 中 | 最佳 |
觸控筆契合度 | 中 | 最佳 | 中 |
適合用途 | 通訊聯絡 影音娛樂 拍照、錄影 瀏覽網頁社群 遊玩手機遊戲 |
影音娛樂 電子書籍閱讀 繪圖、手寫筆記 簡易文書作業 遊玩手機遊戲 |
影音娛樂 複雜文書處理 多媒體剪輯 生產力工具 遊玩單機、線上遊戲 |
▉ (2)iPad 與 Android 平板比較
第二個比較對象則是 Android 平板,單從軟體層面來看,iPadOS 的成熟度遠超於 Android 系統,不僅僅主畫面有針對平板進行調整,畫面呈現精簡又符合美感,功能上也可透過豐富的手勢進行操作,自由縮放頁面尺寸,並配備分割顯示、滑動置前等實用功能,甚至 iPadOS 提供的 App 也遠比 Android 豐富,包含學習、生產力、娛樂類在內,不僅更新頻繁,使用上也進行不少優化。
不過 Android 平板也是有其優點,尤其是「價格」與「選擇多樣性」,雖然 Android 生產力沒有 iPad 強大,但品牌豐富度高、價格實惠、配件選擇也很多樣,若讀者購買平板,主要用於追劇等影音娛樂,Android 平板或許會必 iPad 合適。
- 重視生產力 → 建議選擇 iPad 系列
- 重視 CP 值 → 可考慮 Android 平板
- 純娛樂 → 可考慮 Android 平板
▼ iPad 軟體應用上呈現更加人性化,使用起來較為方便
圖源:unsplash
▉ (3)iPad 優缺點分析
結合上述兩點分析,大致可分析出 iPad 具備以下幾點優缺點:
- iPad 優點
1. 體積大小適中,便攜性優於筆電,適合放入包包隨身攜帶。
2. 較大的螢幕尺寸,追劇、看動漫、閱讀電子書都有比手機更好的體驗。
3. 與觸控筆高度契合,適合手寫筆記、繪圖等等。
4. 可應對簡易的文書處理。
5. 軟硬體整合更完整,生產力優於 Android 平板。
6. 使用上相對人性化,可以躺在沙發、床上使用。 - iPad 缺點
1. 不適合通訊聯絡。(視訊除外)
2. 生產力受到諸多限制,較難以用於圖表製作、多媒體剪輯等複雜作業。
3. 儲存空間遠小於筆電,無法儲存過於龐大的資料。
4. 扣除觸控筆外,外接鍵盤、外接滑鼠使用上沒有筆電方便。
5. 入手門檻比 Android 平板高。
▼ 自由化書寫可說是 iPad 一大優勢
圖源:unsplash
iPad 選購指南
iPad 主要可分為 4 大類型,分別為 iPad、 iPad Air、 iPad Pro 以及 iPad mini,由於 4 種型號的定位、價格以及功能性皆有很大的不同,以下瓦特將會介紹各自的差異,幫助讀者選購。
▉ (1) iPad 定位 & 適用對象
iPad 定位可分為「入門款」、「中階款」以及「旗艦款」3 種類型,其中入門款價格最低、螢幕較小,但攜帶性更佳;至於旗艦款則著重於專業功能性,效能最強、功能最豐富,但價格昂貴,重量也最重,也因 4 款定位不同,各自適用對象也有所差異。
- iPad → 入門款
特點:價格最低、CP 值高、輕薄好攜帶。
適合族群:輕度用戶,包含追劇、日常簡易使用等等。 - iPad mini → 入門款
特點:重量最輕、最方便攜帶。
適合族群:重視攜帶方便性,時常移動使用群體。 - iPad Air → 中階款
特點:效能優秀、螢幕夠大、輕薄好攜帶。
適合族群:偏重生產力,但不過於追求頂尖效能的用戶。 - iPad Pro → 旗艦款
特點:效能最頂尖、功能性豐富。
適合族群:專業工作者,追求極致使用體驗。
▉ (2) iPad 各型號價格
售價方面,iPad 價格差距相當大,入門款的 iPad 與 iPad mini 基本上 1~2 萬就可以入手,但旗艦款的 iPad Pro 最低也要 3 萬 4 千起跳,只能說要買哪一種,個人預算也非常重要的決定因素。
- iPad (第 10 代)→ NT$11,900 ~ NT$21,900
- iPad mini(第 6 代) → NT$16,900 ~ NT$26,900
- iPad Air(M2) → NT$19,900 ~ NT$49,400
- iPad Pro(M4) → NT$34,900 ~ NT$80,900
▼ iPad 各型號簡易比較
– | iPad | iPad mini | iPad Air | iPad Pro |
定位 | 入門 | 入門 | 中階 | 旗艦 |
尺寸 | 小 | 最小 | 小 | 最大 |
效能 | 最簡易 | 簡易 | 中 | 最強 |
價格 | 最低 | 低 | 中 | 最昂貴 |
適用對象 | 輕度用戶 | 攜帶型用戶 | 中階用戶 | 專業工作者 |
2024 年最佳 iPad 推薦
01. 最佳 CP 值推薦 – iPad (第 10 代)
▉ 產品介紹
iPad (第 10 代)為 iPad 數字系列最新一代產品,相比 Pro、mini、Air 等型號,數字系列在功能表現上並沒有明顯的獨特性,但它有一項其他型號沒有的優勢,就是「便宜」,最低只要 NT$ 11,900 便可入手。
儘管 iPad(第 10 代)沒有獨特功能,但基本功依舊扎實,搭載了 A14 仿生晶片以及 10.9 吋螢幕,包含影視娛樂、應用程式使用在內,日常基本使用可說是綽綽有餘;另外,iPad(第 10 代)連接埠改為 USB-C 連接埠也是一大優點,可以與其它裝置的充電線共用,不用在額外準備一條Lightning 傳輸線。
▉ 優缺點分析
- ✔️ 10.9 吋的優秀大螢幕
- ✔️ 設計輕薄,好攜帶
- ✔️ 前置相機支援人物居中功能,視訊更能聚焦
- ✔️ 相機硬體相比 9 代,升級有感
- ✔️ USB-C 連接埠
- ✔️ 全 iPad 型號中價格最便宜
❌ Lightning 連接埠的 Apple Pencil (第一代)需要轉接器才能充電 - ❌ 相比 9 代,價格有所調漲
02. 最方便攜帶推薦 – iPad mini (第 6 代)
▉ 產品介紹
iPad mini 則是主打「輕薄小巧」的一代,目前最新款 mini 型號為 iPad mini(第 6 代),不論是 Wi-Fi 板或是行動網路版,重量皆低於 300g,而螢幕尺寸為 8.3 吋,厚度 6.3mm,拿起來相當輕盈,隨手放入小包包便可帶著走,攜帶性非常高。
效能方面,iPad mini 並沒有因為尺寸縮小跟著縮水,其內建 A15 仿生晶片,應用於基本的串流平台觀看、遊戲娛樂皆不是問題,同時也可作為大型螢幕的漫畫、小說以及電子書籍觀看工具。
比較可惜的是,iPad mini (第 6 代)由於螢幕小的關係,Apple Pencil 適配性並沒有其他 iPad 型號好,使用上可能會覺得畫面有點擠,再加上 6 代為 2021 年產品,已有一段時間未更新。
▉ 優缺點分析
- ✔️ 重量最輕盈,非常好攜帶
- ✔️ 前置相機支援人物居中功能,視訊更能聚焦
- ✔️ 相機硬體升級有感
- ✔️ USB-C 連接埠
- ❌ 系列已有一段時間未更新
- ❌ Apple Pencil 使用上較為吃力
03. 面面俱到實用推薦 – iPad Air (M2)
▉ 產品介紹
iPad Air 為中階款 iPad 型號,它提供較低的價格讓消費者享受到更佳的體驗,尤其強大的 M2 晶片,使其效能表現大放異彩,處理速度大幅提升,除了日常使用用,也可應對相對高負荷的 App,比如《絕區零》、《崩壞:星穹鐵道》等高耗能遊戲,也能流暢運作;另外,iPad Air(M2)還提供 11 吋與 13 吋兩種螢幕選擇,並支援 60Hz 螢幕更新率。
整體來說,如果消費者使用要求高,追求一定的生產力,但預算相對有限的話,iPad Air(M2)會是最好的選擇,它可以讓你完美在「效能」、「大螢幕」以及「價格」三者間的取得平衡。
▉ 優缺點分析
- ✔️ 兼具效能與價格優勢
- ✔️ M2 強大效能
- ✔️ 前置相機支援人物居中功能,視訊更能聚焦
- ✔️ 大螢幕,但設計輕薄
- ✔️ USB-C 連接埠
- ❌ 60Hz 書寫上會略有延遲,且不適合高反應遊戲
- ❌ 僅支援 Apple Pencil Pro 與 Apple Pencil(USB-C)
04. 專業人士首選 – iPad Pro (M4)
▉ 產品介紹
iPad Pro(M4)則是所有 iPad 中的最頂級選擇,配置了雙層 OLED 面板設計的 Ultra Retina XDR 顯示器,在亮度表現上更加清晰、並提供更精準的顯色,同時還支援 24Hz~120Hz 的螢幕更新率,在觸控書寫、高反應遊戲上能帶來更低延遲的表現,同時它也配置了台積電 3 奈米製程的 M4 晶片,在大容量的 1TB 和 2TB 型號,甚至還採用了 10 核心設計。(備註:256GB 和 512GB 為 9 核心 CPU。)
儘管 iPad Pro(M2)效能頂尖,但它的價格並非多數的消費者能承受,即使是最小的螢幕、最小容量也要 NT$34,900 起跳,再加上 iPad Pro 的高階功能必要性低,扣除專業工作者,一般用戶難以深度發揮 iPad Pro 潛在效能,導致使用體感與 iPad Air 差距不明顯。
▉ 優缺點分析
- ✔️ M4 晶片的旗艦級效能
- ✔️ 支援 24Hz~120Hz 螢幕更新率
- ✔️ 適合專業工作者
- ✔️ 大螢幕,但設計輕薄
- ✔️支援 USB-C 連接埠、Thunderbolt 與 USB 4
- ✔️容量最大可達 2TB
- ❌ 價格昂貴
- ❌ 高階功能必要性低,一般用戶難以發揮
- ❌ 僅支援 Apple Pencil Pro 與 Apple Pencil(USB-C)
總結
若覺得上述內容太複雜,以下瓦特統整了 4 種不同 iPad 型號規格比較,以便讀者們直接從下方進行比較。
– | iPad(第 10 代) | iPad mini(第 6 代) | iPad Air(M2) | iPad Pro(M4) |
定位 | 入門 | 入門 | 中階 | 旗艦 |
尺寸 | 10.9 吋 | 8.3 吋 | 11 吋、13 吋 | 11 吋、13 吋 |
顯示器 | Liquid Retina | Liquid Retina | Liquid Retina | Ultra Retina XDR |
重量* | 477g | 293g | 462g | 444g |
厚度 | 7mm | 6.3mm | 6.1mm | 5.3mm |
晶片 | A14 仿生晶片 | A15 仿生晶片 | M2 晶片 | M4 晶片 |
後置相機 | 1200 萬像素廣角 | 1200 萬像素廣角 | 1200 萬像素廣角 | 1200 萬像素廣角 |
4K 錄影 | ✔️ | ✔️ | ✔️ | ✔️ (ProRes 錄影) |
前置相機 | 1200 萬像素超廣角 | 1200 萬像素超廣角 | 1200 萬像素超廣角 | 橫向 1200 萬像素超廣角 |
人物居中 | ✔️ | ✔️ | ✔️ | ✔️ |
連接埠 | USB-C | USB-C | USB-C | USB-C Thunderbolt / USB 4 |
解鎖辨識 | Touch ID | Touch ID | Touch ID | Face ID |
觸控筆 | Apple Pencil(USB-C) Apple Pencil(第 1 代) |
Apple Pencil(USB-C) Apple Pencil(第 2 代) |
Apple Pencil(USB-C) Apple Pencil Pro |
Apple Pencil(USB-C) Apple Pencil Pro |
外接鍵盤 | 巧控鍵盤雙面夾 | 藍牙鍵盤 | 巧控鍵盤 | 專屬巧控鍵盤 |
容量 | 64GB 256GB |
64GB 256GB |
128GB 256GB 512GB 1TB |
256GB 512GB 1TB 2TB |
價格 | NT$11,900 起 | NT$16,900 起 | NT$19,900 起 | NT$34,900 起 |
適用對象 | 輕度用戶 | 攜帶型用戶 | 中階用戶 | 專業工作者 |
*備註:重量取 Wi-Fi 版的最小尺寸型號。
首圖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