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機的外型,就跟音樂風格一樣,有著各式各樣的設計,目前市面上最常見的耳機設計主要可分為以下四種:覆耳式( Over-ear)、貼耳式(On-ear)、耳塞式(Earbuds)、入耳式(In-Ear)。
常見的耳機外型
西元 3400 年前,敘利亞古城烏加里特中,一位音樂家將讚頌神明的樂譜以楔形文字記載於泥板開始,人類史中對於音樂的追求便從未停止。聆聽音樂、觀賞音樂、創作音樂,所有關於人類的音樂活動在各個時代、各個地點都留下了足跡,或許對音樂的追求早已內化為人類本能的一種。當我們在追求音樂時,同時也會更進一步地追求與音樂有關的工具,或許追求耳機早已是現代人命中注定發生的事情。但要如何挑選耳機才能買到適合自己的,這也成為難題。
這裡瓦特兄弟將分析目前常見的覆耳式( Over-ear)、貼耳式(On-ear)、耳塞式(Earbuds)、入耳式(In-Ear) 等 4 種耳機外型,簡單歸納各自優缺點、以及哪種耳機外型適合哪類人使用。
▼耳機外型常見的 4 種外型
圖源:自製,素材來源:freepik
四種外型大比拚
但值得注意的是這四種款式並沒有絕對的優劣之分,它會隨著不同的使用者、不同地使用方式、不一樣的環境與時間,擁有各自的好與壞。接下來小編將會先排除品牌與價格等因素,專心針對四種外型對於舒適度、方便攜帶性、隔音效果、聲音是否會外漏與音質等這幾種常見的問題來分析。
▉ 配戴起是否舒適?
雖說耳機用起來是否舒適,有點偏向個人的主觀感受,但基本上我們仍是能透過是否能久戴或是否會造成使用者耳朵酸痛等來判斷。
入耳式耳機為了讓耳朵與耳機可形成良好的密封效果,通常會設計成恰好符合耳道,使用上來說較不容易脫落,對於會邊聽音樂邊運動的人來說,無疑是一大福音;但若應用在長時間使用上,相較於另外三種,入耳式耳機更容易使使用者產生頭痛、煩躁等現象,加上耳機深入耳道,對部分使用者來說,甚至會有產生異物侵入的不舒服感;至於耳塞式耳機雖然無法完全貼合耳朵,使用上也容易脫落,但也避免直接性地對人體的耳道或頭部直接施壓。
至於覆耳式與貼耳式耳機,兩者都具有很高的舒適度,其中覆耳式耳機因具有舒適的海綿耳罩可完整地包覆耳朵,相比耳罩會壓到耳多朵的貼耳式耳機,它的舒適度更好,更能避免長時間使用所導致的聽覺疲勞,但若應用在運動上,兩者皆會有悶熱、耳罩沾到汗水,甚至發臭等問題。
適合長時間:覆耳式 > 貼耳式 > 耳塞式 > 入耳式
適合運動:入耳式 > 貼耳式 ≧ 耳塞式 = 覆耳式
▉ 外出時攜帶方便嗎?
耳機是否方便攜帶,除了本身體積大小外,折疊後佔用的空間,也是判斷因素。
雖說目前市面上有不少型號的覆耳式與貼耳式耳機可進行摺疊,方便收拾與運輸,不過即便如此,覆耳式與貼耳式耳機所佔用的空間仍是入耳式與耳塞式耳機的好幾倍,其中,覆耳式相比貼耳式耳機,它耳罩體積更加巨大,更不方便隨身攜帶。
便攜性:入耳式 = 耳塞式 > 貼耳式 > 覆耳式
▉ 是否能有效阻隔噪音?
一般來說,耳機的隔音功能分為以下兩種:
- 被動式降噪:為物理性方式阻擋外界噪音,主要是以耳機本身與耳朵間密封方式來阻擋外在的噪音。
- 主動式降噪:使用麥克風接收外在噪音,再利用耳機內部晶片,產生反向聲波來抵銷噪音。
▼被動式降噪耳機與主動式降噪耳機差異示意圖
圖源:自製,素材來源:freepik
主動式降噪耳機成效好壞取決於製造商與耳機外型較無關,所以這裡僅討論與外觀關連性較多的被動式降噪耳機,來分析對於這四種外型耳機帶來的降噪功能的影響程度多寡。
根據 《RTINGS.com 》的測試表示,四種耳機中,入耳式耳機的被動式降噪效果式最好的,由於入耳式耳機式直接貼合使用者的耳朵,耳朵與耳機間為密封的關係,可有效地阻擋高頻噪音;第二好的是覆耳式耳機,它的耳罩較大,可直接包覆耳朵,使耳朵與耳罩間形成密閉的空間,達到隔絕外在噪音的效果;貼耳式耳機,由於耳罩較小,無法直接包覆耳朵,無法靠形成密閉的空間達到較佳的隔音效果,但與耳塞式耳機相比,它仍有較好被動降噪功能。
被動式降噪效果:入耳式 > 覆耳式 > 貼耳式 > 耳塞式
主動式降噪效果:會因製造商、產品型號等關係而有不同結果,無法單以外型判斷
▉ 使用時聲音是否有外洩問題?
聲音洩漏是指聲音調大到某種程度時,音樂會從耳罩或耳塞中溢出的現象,通常這種現象,容易造成周遭人的困擾。
根據《 RTINGS.com 》的測試表示,四種耳機中,入耳式耳機聲音洩漏的可能性最小,由於它的尺寸小,可使小型驅動單體直接置於耳道中,在相同音量的測試下,其所需的功率也較小,只要能形成良好的密封狀態,就不太會有聲音外洩的問題。另一方面,覆耳式耳機的驅動單體很大,所以音量也較大聲,若製作上有密封性不佳的情況,將會比其他類型更容易出現聲音洩漏問題。
雖說耳塞式與入耳式一樣擁有較小的驅動單體,但無法像入耳式一樣擁有與耳朵相互緊密貼合,在極近距離下,仍是會有部分聲音洩漏;而貼耳式耳機的聲音洩漏通常比覆耳式耳機少,這是由於其較大的驅動力和不佳的密封性,但其漏出率仍是會比耳塞式大。
聲音防外洩效果:入耳式 > 耳塞式 > 貼耳式 > 覆耳式
▉ 音質與外型無直接關係
耳機呈現的音質通常與耳機型號有關,而在耳機外型與音質上,兩者並無絕對的關係,並沒有說覆耳式耳機音質一定最好、耳塞式耳機音質一定最差。
雖說如此,耳機的外型有時也可改善在某些聲音呈現的表現,例如:較大的耳罩通常可具有更寬敞的音場、較大的驅動單體通常可以擁有更好的低音效果等;但這些都只是對可呈現音質的改良,並非不是象徵音質本身的好壞。
結論
最後,瓦特兄弟綜合上述的觀點附上了一張自己製作的簡單圖表分析,希望未來當大家在四種外型的耳機中做抉擇時,都能成功挑選到自己喜歡的耳機。
▼ 重點整理懶人包
圖源:自製,素材來源:freepik
首圖來源:freepik
參考文章:RTIN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