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電腦效能的話,第一個提到的零件一定是 CPU(中央處理器)!但對於新手而言每次都覺得一個頭兩個大,好像知道它很重要,但是看到產品型號之後都是整串的英文和數字,有看沒有懂啊~
今天 LINA 會簡單介紹什麼是 CPU,從 CPU 的重要性、各型號的辨識方法、詳細規格介紹到 CPU 的比較,輕鬆搞懂 CPU!如果真的懶得看的話,下面也有挑選 CPU 的懶人包總整理,幫大家節省時間。
▼ 在桌機中,CPU 的製造商以 Intel 和 AMD 兩大品牌為主
目錄
- CPU 的重要性
- 要怎麼看電腦的 CPU 型號?
- 怎麼看 Intel CPU 的型號?
- 怎麼看 AMD CPU 的型號?
- CPU 的詳細規格介紹
- 核心、執行緒、時脈、快取、功耗、製程、內顯
- CPU 架構代號
- CPU 的排名就已經包含性能了!
- 不同等級間的 CPU 比較
- 同等級、不同性能的 CPU 比較
- 「看型號」就等於看性能了
- CPU 挑選懶人包
- 該選哪個品牌?
- 依「用途和預算」選 CPU
- 保固和維修的難度
Ⅰ. CPU 的重要性
CPU 相當於人類的大腦,是電腦中負責讀取指令和運算操作的核心零件,其性能高低在某種程度上也決定了一台電腦的性能高低。由於不管載入或執行任何指令及軟體都得經過 CPU,效能不夠的話除了會降低運算速度、也無法發揮其他零件(如顯卡)的最大效能。
記住一個大原則:寧願 CPU 的效能過剩,也不要效能不夠。
▉ 主流電腦 CPU 是以 Core 和 Ryzen 系列為主
目前在市面上買得到、看得到的 CPU 系列,主要有下面幾種:
- Intel:Celeron 系列、Pentium 系列、Core 系列、Xeon 系列
- AMD:Athlon 系列、Ryzen 系列、EPYC 系列
其中 Intel 的 Celeron、Pentium 系列和 AMD 的 Anthlon 系列算是非主流的產品,不過一些購物網站現在還是有在賣;而 Xeon 和 EPYC 系列是給伺服器運算用的,價格通常會比 Core 和 Ryzen 系列貴上不少。因此,挑選個人電腦時主要還是會以 Core 系列和 Ryzen 系列的 CPU 為主,看到 i3、R7 這種 i 字母或 R 字母配一個奇數的就是了。
此外,不知道該不該說 Intel 和 AMD 很貼心,因為這2個品牌的等級對照幾乎一樣:i3=R3、i7=R7 等,就不用再另外記等級換算啦~
*補充:Intel 未來的新命名規則
Intel 去年 6 月宣布,從下一代處理器(也就是第 15 代處理器)開始將移除 Core 系列裡的「i」,並推出更高階的「Core Ultra 系列」的處理器,後方數字的命名規則不會受到影響。
換句話說,未來 Intel 處理器將分成 Core 系列的「Core 3、Core 5、Core 7」,以及 Core Ultra 系列的「Core Ultra 5、Core Ultra 7、Core Ultra 9」。
▼ 未來新的 Intel 處理器將會是 Core 3/5/7 和 Core Ultra 5/7/9
來源:Intel 官方
Ⅱ. 要怎麼看電腦的 CPU 型號?
如果想要知道自己電腦的主機板是哪個品牌、哪個型號的話,其實不用拆開機殼,只要透過 Windows 系統的「命令提示字元」就可以查詢囉!
想叫出命令提示字元的話,先按下鍵盤上的「Windows+R 鍵」,輸入「cmd」後再按下 Enter 鍵送出。
▼ 黑黑的這個視窗就是「命令提示字元」
接下來,在命令提示字元中輸入「wmic CPU list brief 」並按下 Enter 鍵送出,命令提示字元就會顯示出 CPU 的相關資訊了!
在命令提示字元顯示出的資訊中,這些單字分別代表這幾種意思:
- Name:CPU 的型號
- SocketDesignation:插槽類型(腳位)
- MaxClockSpeed:最大時脈速度
如果單純想要看型號的話,基本上只需要看「Name」就可以了~插槽類型和最大時脈都是 CPU 規格的一部分,通常是要購買主機板/塔散或監控 CPU 效能時才會用到。
▼ 以下圖為例,從命令提示字元中就能看出這台電腦的 CPU 是 Inel 的 i5-10400
Ⅲ. 怎麼看 Intel 型號?
▉ CPU 等級:數字越高,效能越強
Intel CPU 有4個等級:i9>i7>i5>i3,而每個人適合什麼等級的 CPU,就得看個人用途了。一般而言,如果只是上網、文書處理的話 i3 就足夠了,要玩遊戲、繪圖作業和影片剪輯等,就需要 i5 以上的 CPU。
- 低階電腦:i3
- 中階電腦:i5
- 高階電腦:i7、i9
▉ CPU 世代:數字越大,世代更新
CPU 基本上是一年就會出新的一代,而新世代 CPU 的製程技術、效能通常會比上一代更好,因此建議 CPU 買新不買舊。
判斷世代的方法就是看倒數第四個數字(最後的英文不算哦)。以上圖而言,這顆 CPU 是第 14 代;若看到型號寫「i7-9700」,那這顆 CPU 則是第 9 代。
▉ CPU 性能:數字越大,效能越好
效能數字會根據基本時脈速度、核心數、快取大小來決定。只要先記得:同世代的 CPU 中,後面數字越大的效能越強就行了。
舉例而言,i5-13400 和 i5-13500,後面那顆的性能比較好。
▉ 尾碼:特殊版的 CPU
有時候會看到 CPU 的型號後面會多幾個英文字母,把它們當作特殊版本的 CPU 就可以了。
- H:筆電專用
- F:不含內建顯示核心(簡稱內顯)
- G:配備更好的內顯
- K:可超頻(*註 1)
- X:同世代中效能最強的 CPU
Intel 出的 CPU 預設都有內顯,如果打算裝獨立顯卡、又想省點錢的話可以選尾碼是「F」的 CPU。只是這樣會有點風險,如果哪天顯卡掛掉不能用的話,電腦畫面也會完全顯示不出來喔。
(*註 1 超頻:讓 CPU 的運轉速度比原廠的預設速度高,但能超頻的 CPU 不僅更貴,還得搭配特定的主機板,並加裝散熱器等,所以超頻也非常燒錢。)
Ⅳ. 怎麼看 AMD 型號?
▉ CPU 等級:數字越高,效能越強
AMD CPU 有4個等級:R9>R7>R5>R3,而每個人適合怎麼樣的 CPU,就得看個人用途了。一般而言,如果只是上網、文書處理的話 R3 就足夠了,要玩遊戲、繪圖作業和影片剪輯等,就需要 R5 以上的 CPU。
- 低階電腦:R3
- 中階電腦:R5
- 高階電腦:R7、R9
▉ CPU 世代:數字越大,世代更新
CPU 基本上是一年就會出新的一代,而新世代 CPU 的技術、效能通常會比上一代更好,因此建議 CPU 買新不買舊。
本來 AMD 和 Intel 一樣,主要是透過倒數第四個數字(最後的英文不算)來判斷世代,但因為 AMD 的桌電 CPU 在 Ryzen 5000 系列後跳過 Ryzen 6000 系列直接推出 Ryzen 7000 系列的 CPU,但筆電 CPU 卻一樣有 Ryzen 6000 系列,那麼「Ryzen 7000 系列」到底該算第 6 代?還是第 7 代呢?
為了避免混淆,LINA 建議直接以「Ryzen 5000 系列」或「Ryzen 7000 系列」來代稱就可以了。
▉ CPU 性能:數字越大,效能越好
性能數字會根據基本時脈速度、快取大小等來決定。只要先記得:同世代的 CPU 中,後面數字越大的效能越強就行了。
舉例而言,R9-7900X 和 R9-7950X,後面那顆的性能比較好。
▉ 尾碼:特殊版的 CPU
相比 Intel 的 CPU 尾碼,AMD 這邊簡單的多,主要就4個:
- H:筆電專用
- X:可超頻
- G:有內顯
- WX:同世代中效能最強的 CPU
要小心的是,AMD CPU 預設是無內顯的,因此沒有要裝獨立顯卡的話一定要記得選尾碼有「G」的 CPU 喔!
其實 Intel 和 AMD 的型號規則差不多,在等級、世代、性能的判斷幾乎可以說是一模一樣,差異最大的是型號最後的尾碼,可能要費心記一下不同字母代表的意思。
Ⅴ. CPU 的詳細規格介紹
恭喜大家,現在已經能夠區分各個 CPU 的等級了!但是有時候上網逛一逛,卻發現除了型號以外,產品名字後面還掛著一堆數字和英文,這又是什麼?其實,這串數字指的是核心數量、執行緒數量、時脈速度、快取容量、功耗、製程和內顯等級。
- 核心(縮寫 C)
核心越多,在同時間能進行的多工處理能力越好 - 執行緒(縮寫 T)
將核心再拆分,執行緒數越多、多工處理能力越好(基本上數量就是核心的2倍) - 時脈(單位 GHz)
時脈越高,在單一工作的處理速度越快 - 快取(單位 M)
快取容量越大,存取速度越快 - 功耗(縮寫 TDP,單位 W)
代表 CPU 全速運轉時釋放的熱量,越大越耗電 - 製程(單位 nm)
CPU 內部零件的精密程度,數字越小越好 - 內顯
有搭配內顯的 CPU 才可以不用另外加獨顯
▉ 補充:不同製程技術下的 CPU 架構代號
隨著技術的進步,每個世代 CPU 所使用的架構可能都不一樣。不同的架構有著不同的英文代號,因此也有人用「架構的代號」來代指某世代的 CPU。
Intel 架構代號
- 第 14 代:Raptor Lake Refresh
- 第 13 代:Raptor Lake
- 第 12 代:Alder Lake
- 第 11 代:Rocket Lake(桌上型 CPU)、Tiger Lake(移動型 CPU)
- 第 10 代:Comet Lake(桌上型或高階移動型 CPU)、Ice Lake(中低階移動型 CPU)
- 第9代:Coffee Lake Refresh
AMD 架構代號
- Ryzen 8000 系列:Zen 4
- Ryzen 7000 系列:Zen 4
- Ryzen 6000 系列(筆電):Zen 3+
- Ryzen 5000 系列:Zen 3
- Ryzen 4000 系列:Zen 2 Refresh
- Ryzen 4000 系列:Zen 2
▉ 實際來判斷看看
像 momo 或是 PChome 在標示規格方面還蠻清楚的,都會很明白的列出執行緒、時脈等項目,因此在判讀上幾乎沒有難度。不過一些電腦零件專賣店就不一定了,基本上就是一堆數字全部塞在標題裡,超亂的~LINA 實際找2個網站的例子來示範一下。
基本上要看懂這個沒什麼訣竅,就只能透過後面的單位來判斷這個數字指的是哪個項目。大家可以自己先試著判斷一次,LINA 也會在下面標出正確答案喔~
不同的英文字母分別代表:
- 核心數量+執行緒數量
- 時脈速度
- 超頻
- 快取容量
- 功耗
- 內顯
- 製程
- 架構
▼ 先試著判斷一次之後,再往左滑動來對答案吧!
Ⅵ. CPU 等級排名就已經包含這些規格了!
這樣一口氣看下來好像越來越混亂,怎麼要看的規格好像越來越多!但幸好 CPU 在排等級時,就已經把這些規格都一起算進等級裡了~實際拿 Intel 官方的 CPU 規格來比較看看:
▉ 不同等級間的 CPU 比較
首先是下方(圖一)中的 CPU 核心數,可以發現當 CPU 等級從 i3 漸漸前進到 i9 時,除了 4 核心逐漸提升到 10 核心以外,執行緒數量更是從 8 一口氣跑到 20!
▼(圖一)Intel 不同等級 CPU 的規格比較,藍色項目為各 CPU 差異之處
來源:Intel 官方
▉ 同世代不同性能的 CPU 比較
而若是來觀察下方(圖二)中同樣是 i5 等級第 10 代系列處理器的 10400、10500 和 10600,這三款 CPU 都是 6 核心+12 緒,但在時脈速度和超頻能力方面, 10600 就比 10400 高出不少。
▼(圖二)Intel 同等級 CPU 的規格比較,藍色項目為各 CPU 差異之處
來源:Intel 官方
▉「看型號」就等於看性能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低等級 CPU 的型號後3碼也會小於較高等級的 CPU。這其實也回到了最一開始的規則:
- CPU 等級越高性能越強,i9>i7>i5>i3 或是 R9>R7>R5>R3
- 同世代的 CPU,型號後3碼數字越大、性能越好
另外,由於以上規則僅適用在「同世代、或同等級的 CPU」,如果想要比較不同世代、不同等級的 CPU 的話(例如 i7-10700 和 i5-11600 哪個性能比較好),也可以到 CPU 天梯直接看看 CPU 的性能排名喔。
Ⅶ. CPU 挑選懶人包
▉ 該選哪個品牌?
首先會問的,大概就是「該選 Intel 還是 AMD」吧?Intel 的優點在於市佔率高、維修容易,同時也比較穩定耐用。而 AMD 則是除了高 CP 值、比較適合超頻外,近年來在效能方面也有大幅的進步。
不過可能是 Intel 感受到了 AMD 的威脅,新推出的第 13 代、第 14 代 Core 系列 CPU 終於不再是擠牙膏的程度,在製程、效能和 DDR5 等規格都獲得十分顯著的升級。
目前來說,LINA 建議:想要穩定的話選 Intel,想要便宜跟超頻的話就選 AMD 吧!
▉ 依「用途和預算」選擇 CPU 等級
雖然說 CPU 數字越大性能越強,但越高檔的當然就越貴嘛。每提升一個等級,CPU 的價錢也會差個 NT$2、3,000 左右。
因此建議大家,單純上網、文書處理的話 i3 就夠用了;想要玩遊戲或是有繪圖、剪輯影片需求的,可能就至少需要上到 i5。至於究竟是 i5、i7 甚至是 i9,就得自己衡量了。雖然同樣都是遊戲或繪圖,但還是有差別的!例如 2D 網頁遊戲和 3D 的遊戲大作,肯定是後者比較吃效能,當然得買效能更強的 CPU 了。
記得大原則:寧願 CPU 的效能過剩,也不要效能不夠。
- 上網、文書處理:低階的 i3 就夠了
- 主要拿來打遊戲:可以 Google 一下「(遊戲名)建議規格」,按照官方給的建議規格去選就行了。
- 有繪圖、剪輯需求:3D 渲染圖越多、就需要越高階的 CPU
*補充:要選多核心?還是高時脈?
如果經常同時執行好幾個程式的話,選擇核心數多的;如果平常大部分都只會開一個程式在跑的話,那就選高時脈。
▉ 保固和維修的難度
有時候會看到產品後面寫著「代理三年」或是「平行輸入」,前者指的是「代理商官方進口、保固三年」,後者就是「水貨」。雖然平輸盒比代理便宜、也享有原廠保固,但相對在維修方面就比較麻煩,必須自己寄回原廠處理。
不過說實話,CPU 的故障機率要低的多,通常都是其他零件先掛、或是用久了效能跟不上得換了,所以要買代理或是平輸,就看個人取捨囉。
Intel & AMD 最新 CPU 資訊
▉ Intel:Arrow Lake
Intel 桌上型處理器經過了 13 代、14 代的風波事件後,今年(2024)10 月中旬,Intel 發表了新一代處理器「Intel Core Ultra 200S」,「Intel Core Ultra 200S」系列處理器(代號:Arrow Lake)為 Intel 首款 AI PC 桌上型處理器,擁有 8 個新一代效能核心(P-Core)和 16 個新一代效率核心(E-Core),相較上一代產品,多執行緒負載的整體效能提升 14%。
圖片來源:Wccftech
▉ AMD:Ryzen 9000 系列
AMD 在 2024 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2024)上發表為新一代 AI PC 所推出的全新 AMD Ryzen AI 300 系列處理器,Ryzen AI 300 系列處理器支援 Copilot+,採用全新「Zen 5」架構;同時也為桌上型推出全新的 AMD Ryzen 9000 系列處理器,同樣也是採用最新的「Zen 5」架構,IPC 效能比起上一代「Zen 4」平均提升 16%。
圖片來源:AMD
LINA 想說
乍看之下 CPU 好像很複雜,但是抓到規則之後有沒有覺得:其實 CPU 也就這樣而已~沒有那麼複雜!
另外建議大家,在開預算的時候千萬不要去壓縮 CPU 的預算。組一台電腦也不便宜,每個人都希望能用越久越好,但便宜的 CPU 也代表著較差的效能,在技術一直進步的時候就很容易被淘汰,到時候只能換新的了!
所以說省什麼都不要省 CPU,因為省下去之後可能將來還得付出更大的金額,這不是得不償失嗎?
首圖來源:MakeUseOf
資料來源:Intel 官方、Tom’s Hardware、Digital Trends
電腦 PC 相關文章
- ◆ 電腦硬體
- CPU ▶▶ Intel 和 AMD 中央處理器型號:介紹、挑選和規格比較
- 顯示卡 ▶▶ NVIDIA 和 AMD 顯卡型號介紹,挑選懶人包
- 主機板 ▶▶ Intel 和 AMD 主板型號介紹,挑選懶人包
- 硬碟 ▶▶ HDD 和 SSD 原理介紹、推薦挑選規格
- 記憶體 ▶▶ 記憶體(RAM)是什麼?單通道、雙通道介紹
- 電源供應器 ▶▶ 電源供應器怎麼看?電供瓦數、規格、ATX 3.0 介紹
- 機殼 ▶▶ 電腦殼尺寸、散熱風扇對流怎麼看?推薦 5 款機殼
- 塔散 ▶▶塔散是什麼?空冷、水冷差別!推薦 5 款單塔、雙塔塔扇
查詢電腦硬體規格 ▶▶ 不用拆機殼,使用命令提示字元(cmd)查詢硬體資訊- ◆ 電腦周邊
- 鍵盤 ▶▶ 認識鍵盤種類:薄膜、機械和剪刀腳,推薦 10 款鍵盤
- 機械鍵盤 ▶▶ 青軸、紅軸、茶軸有什麼差別?推薦 5 款機械式鍵盤
- 滑鼠 ▶▶ 滑鼠如何挑?大小選擇!推薦7款有線與無線光學滑鼠
- 電競滑鼠 ▶▶ 無線及有線的優缺點!2024 嚴選 5 款電競滑鼠!
- 人體工學滑鼠 ▶▶ 人體工學救滑鼠手!推薦 5 款垂直滑鼠、軌跡球滑鼠
- 桌上型螢幕 ▶▶ 如何挑選桌上型螢幕?推薦 5 款電競、護眼電腦螢幕
- 外接硬碟 ▶▶ HDD 和 SSD 的介紹、挑選步驟和推薦產品
- 螢幕掛燈 ▶▶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護眼掛燈